首页> 综合百科>小百科>

谥号文正的人都有谁

腾飞百科2025-07-06
死后谥号文正的有谁1、谥号“文正”的人主要有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在前去任职途中逝世,被追称为楚国公,并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魏征:唐朝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,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2、朱珪:嘉庆朝重臣,曾任大学士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学识渊博、品性高洁闻名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曹振镛:道光朝重臣,历任体仁阁大学士、...

今天给各位分享谥号文正的人都有谁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历朝谥号文正的名人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谥号文正的人都有谁

死后谥号文正的有谁

1、谥号“文正”的人主要有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在前去任职途中逝世,被追称为楚国公,并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魏征:唐朝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,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

2、朱珪:嘉庆朝重臣,曾任大学士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学识渊博、品性高洁闻名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曹振镛:道光朝重臣,历任体仁阁大学士、武英殿大学士等职,以谨慎勤勉、清廉自守著称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

3、李昉: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,因学问广博、擅长经史之学,对后世影响深远,故获得“文正”的谥号。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提出“庆历新政”而留名于世。他为人刚正不阿,敢于直谏,致力于国家改革,因其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政治才能,死后被谥号为“文正”。

4、蔡卞,蔡京之弟,徽宗政和七年逝于返乡途中,赠太傅,谥文正。郑居中,进士及第,官至宰相,卒谥文正。蔡沈,绍定三年逝世,谥“文正”。苏轼,字子瞻,死后70年,追赠太师,谥文正。金朝:虞仲文,仕为辽相,归金,授枢密使平章政事,封秦国公,谥文正。

谥号文正的人都有谁

1、汤斌:清朝初期的著名理学家、官员,因政绩卓著、品德高尚,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刘统勋:乾隆朝重臣,历任刑部尚书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清廉正直、敢于直言著称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朱珪:嘉庆朝重臣,曾任大学士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学识渊博、品性高洁闻名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

2、谥号“文正”的人主要有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在前去任职途中逝世,被追称为楚国公,并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魏征:唐朝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,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

3、在中国历史上,死后被谥号为“文正”的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位:范仲淹:简介:生于989年,卒于1052年,字希文,原名朱说,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。成就: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,提出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,对北宋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4、谥号“文正”的人主要有:范仲淹。祐四年范仲淹身患疾病任职,在前去任职途中逝世,被追称为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;魏征。魏征是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,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;许衡。

5、在中国历史上,死后被谥号为“文正”的人物主要有以下三位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。他生于989年,卒于1052年,字希文,原名朱说。因其卓越的政绩和文学成就,被谥为“文正”。方孝孺:明代大臣、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

除了曾国藩,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死后谥号“文正”。

1、李昉,文学家,至道二年去世,赠司徒,谥文正。王旦,太平兴国进士,真宗时入相,进太保,谥文正。王曾,科举史上连中“三元”的状元,赠侍中,谥文正。范仲淹,字希文,皇佑四年卒,谥文正,赠魏国公。北宋至南宋时期:司马光,字君实,追赠温国公,谥文正。南宋:蔡卞,蔡京之弟,徽宗政和七年逝于返乡途中,赠太傅,谥文正。

2、王曾(978年12月27日-1038年12月12日)宝元元年(1038年),王曾在郓州去世,年六十一。获赠侍中,谥号“文正”。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

3、范仲淹、司马光、方孝孺、曾国藩的谥号均为“文正”。以下是关于这四位历史人物的简要介绍:范仲淹:生平:范仲淹,字希文,苏州吴县人,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成就:在军事上,他平定西夏叛乱,威名远扬;在文学上,他著有《岳阳楼记》等传世佳作。

4、历史上谥号为“文正”的人物包括:宋代:共有9位,如李昉、范仲淹等。元代:共有5位,如吴澄、耶律楚材等。明代:共有4位,如方孝孺、李东阳等。清代:共有8位,分别是汤斌、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

谥号文正的有哪些人?

谥号“文正”的人主要有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在前去任职途中逝世,被追称为楚国公,并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魏征:唐朝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,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,死后被赐予谥号“文正”。

李昉,文学家,至道二年去世,赠司徒,谥文正。王旦,太平兴国进士,真宗时入相,进太保,谥文正。王曾,科举史上连中“三元”的状元,赠侍中,谥文正。范仲淹,字希文,皇佑四年卒,谥文正,赠魏国公。北宋至南宋时期:司马光,字君实,追赠温国公,谥文正。

清朝获得“文正”谥号的八位人物分别是:汤斌、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汤斌:清朝初期的著名理学家、官员,因政绩卓著、品德高尚,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刘统勋:乾隆朝重臣,历任刑部尚书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清廉正直、敢于直言著称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

在中国历史上,死后被谥号为“文正”的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位:范仲淹:简介:生于989年,卒于1052年,字希文,原名朱说,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。成就: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,提出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,对北宋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在中国历史上,死后被谥号为“文正”的人物主要有以下三位:范仲淹: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。他生于989年,卒于1052年,字希文,原名朱说。因其卓越的政绩和文学成就,被谥为“文正”。方孝孺:明代大臣、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

清朝8个“文正”都有谁啊

清朝获得“文正”谥号的八位人物分别是:汤斌、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汤斌:清朝初期的著名理学家、官员,因政绩卓著、品德高尚,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刘统勋:乾隆朝重臣,历任刑部尚书、军机大臣等职,以清廉正直、敢于直言著称,死后被追赠谥号“文正”。

清朝谥号为“文正”的八个官员分别是:汤斌:河南睢州人,雍正中入贤良祠,乾隆元年谥文正。刘统勋:清内阁学士,刑部尚书,高密县人,乾隆三十八年去世,谥文正。朱珪:直隶大兴人,乾隆年进士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,逝世后谥文正。曹振镛:尚书文埴子,道光十五年卒,赐谥文正。

解析:清代死后谥号文正的八个人 汤斌、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但其中的曹振镛却是名不副实的,他唯唯诺诺,一意奉上,因此,对于他的谥号,世人一直非议不休。不过汤斌是死后追认的。刘统勋是死后直接谥文正。

汤斌,上任潼关后体察民情,招徕流民回乡屯田开荒,创办社学教民以德,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汤斌一生清正廉明,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,所到之处体恤民艰,弊绝风清,政绩斐然,被尊为“理学名臣”,官至工部尚书,死后谥号文正。

汤斌(1627~1687) ,别号荆岘,晚号潜庵,河南睢州人。雍正中,入贤良祠。乾隆元年(1736),谥文正。道光三年,从祀孔子庙。刘统勋(1698-1773)字延清,另字尔钝,清内阁学士,刑部尚书,高密县逄戈庄(原属诸城)人。

版权声明:本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,如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